最新动态

79年一众老将反对出兵越南,陈云一句话让邓小平下定决心,进行自卫反击

1978年12月,中国在中越边境部署军队,众多势力蠢蠢欲动,但多天过去,中国始终没有下令大举进攻。

原来,各大高层正在为了与越南开战究竟值不值得而争论不休,以至于双方部队只能默默等待高层的决议。
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这时局紧张的阶段,邓小平竟然先后前往新加坡和美国,与各位总统进行秘密会谈。

新加坡总统李光耀,悄悄透露了一个讯息:中国很快就可能对越南动手。

如他所料,在结束美国访谈后,邓小平同意了出兵,从东西两线,全面开启对越南的进攻。

虽然此番战斗大获全胜,但在战争开启之前,国内众说纷纭,包括叶帅和粟裕等高级将领,也纷纷反对出兵,唯有陈云的一句话,让邓小平终下决心。

中越的复杂关系

作为邻近且鲜有互犯的国家,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关系原本是十分友好的。从一同遭遇过殖民侵犯,到全体人民团结一心的反抗,以及共同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来看,越南与中华人民的夙愿与需求几乎是一样的,那就是和平与发展。

为了增进两国情谊,胡志明积极参与中国的大革命,派遣了无数抱有同样志愿的革命先烈前往中国参与战斗,在无数的血与泪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。

而中国自然也没有拒绝,不仅加深了与越南的友好交流,同时在1950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之后,派出了军事顾问团与无数军事援助,帮助越军与法国作战,即使牺牲了上千英烈,也丝毫没有动摇两国的友谊。

毛主席曾经说过:“我看凡是越南需要的,就尽力提供,物资要给,军事顾问也要派。”

由此可见,在当时的中国,与越南长久深交的战略方针几乎不可动摇,但在战争胜利之后,一切都不一样了。

中越的情谊转折

1969年,胡志明突然离世,对越南造成了沉重的打击,黎笋应当地民众呼声上台,学习中国带来的先进思想与技术,对抗美国侵略者,实现南北统一,而中国也终于功成身退,继续进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。

与此同时,随着与苏联的多次对碰,美国逐渐意识到,想要孤军奋战成为世界霸主是不现实的,尤其是经历过越南的反击,其实力进一步遭到削弱,唯有与中国联合,方能稳固住自己的地位。

美国的形势,中国领导们当然不会忽略,毛主席与周总理都意识到,这是中美关系缓和的一个重要关键点,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的世界地位。

因此,中美关系第一次进入解冻阶段,世界局势开始朝向共同发展的道路迈进。

然而,与持续发展的中国形势相比,越南的表现却十分不如人意。在建立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之后,越南内部的部分人群思想开始逐渐膨胀,不仅对美国的仇视程度逐渐加深,甚至觉得可能与之合作的中国都是他们眼中的敌人。

而苏联在此阶段,为了对美国形成牵制,加强了对越南的经济扶持。

虽然这只是正常的国际局势,但在越南看来,无异于是支持自己反推中国的号角。

因此,黎笋不仅没有正常发展越南经济,大肆宣传左倾思想,还过度依赖苏联,将举国经济全部依托在国际贸易上,并且由于对战争过渡崇拜,他甚至沾染了霸权思想,试图利用武装力量进行扩张。

入侵柬埔寨尚且不满足,还公开反华,以至于国家内部经济运营几乎完全崩溃,与其他国家也一度交恶。

中国虽然意识到了越南的目标,由于越南并未直接入侵,因此也无意挑起战争,只是那些移民越南不受中国保护的华侨,逐渐成为政治试探的牺牲品。

好在大多数华侨在察觉到打压与挑衅后,纷纷选择了回国保命,因此并未造成太大的伤亡。

在华侨大量撤出之后,中国虽然表面仍旧按兵不动,但实际上已经将新疆、兰州、以及北京、沈阳等军区调整为一级战备状态,随时盯紧苏联的行动,一旦有所动作,必然会雷霆出击。

1978年11月1日,越南派出武装部队袭击了中国广西靖西县的庭毫山,造成12人受伤,甚至6名人员因此牺牲,并且生擒了8名民兵。

为了不激化矛盾,在整体事件中,中国人员始终没有进行武装斗争,而越南人员不仅疯狂扫射,还打空枪进行挑衅。

面对如此挑衅,中国终于决定不再容忍,迅速进行反击。

陈云在会上的看法

在进行军事讨论时,邓小平、叶剑英、徐向前、粟裕、聂荣臻等领导均有出席,但在会议讨论上,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,主要是由于中国目前正在举国之力进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,而战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,不仅对社会生产力是一种负担,同时会拖延中国发展的速度。

在这关键时刻,陈云同志的一番话,让邓小平立刻下定了“打”的决心。

陈云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,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感官以及对时局的洞察力,他对邓小平说道:“苏联在中苏边境的兵员严重不足,进攻中国需从欧洲调兵,而这得一个月才能完成。如果作战时间很短,苏联插手的机会极少。”

原来,陈云向邓小平详细分析了目前的战略与经济形势,让邓小平意识到,速战速决,完全是可以凯旋而归的。

就目前而言,苏联的重点仍旧是与美国形成牵制,大多数的军事力量以及物资储备都安置在边境地区,并没有对越南派遣大量的支援。

因此中越战争一旦爆发,苏联只能调动兵力,从欧洲赶往越南,而如此庞大的调遣与运输,势必要耗费很长时间,最少也需要一个月左右。

因此,只要发挥我军闪电战的优势,中越战争并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,更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过重的负担。

这个意见,与邓小平最初的想法不谋而合,毕竟几乎所有人都知道,苏联的短板极为明显:战线拉得太长。

苏联作为一代强国,虽然在科技、军事方面确实有其强大之处,但其战线涉及欧洲、非洲、拉丁美洲、东南亚甚至中东。

由此导致的可调动军事力量极为匮乏。此外,苏联想要派兵增援中越边境,只能依靠西伯利亚铁路,由于年久失修,该条铁路并不能在短期内承载大量的运兵,即使按照最大负载进行运兵,也同样需要一月左右的时间。

因此,在对苏联的行动战略进行进一步模拟推测后,邓小平指出,一旦中南半岛被越南攻占,许多邻近国家将因此受到牵连,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互助关系。

因此如果继续容忍越南挑衅,一旦越南成功控制东南亚,中国将面临孤立无援的处境。

考虑到这里,邓小平当机立断,决定进行自卫反击战,并且提出:这一仗可以打,也必须打。只要出兵速度足够快,就能将越南打个措手不及。

同时,邓小平也定下了目标:这是一场短时间的战争,甚至要低于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,用最快速度解决战斗。

解放军的速战速决

明确作战方案后,邓小平立刻开启了访美之旅。毕竟在与越南进行作战之时,必然少不了美国对苏联的牵制。

果然,中国与美国的初次交好,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地位,还影响了苏联对越南的增援。

1979年2月17日,中国的对越反击战正式打响,同时将战斗时间限定为一个月,力求在苏联增援之前完成所有战斗目标。

在此后的28天时间内,中国解放军将“速战速决”的方针贯彻到极致,每一场战斗都力求最快解决战斗。

但实际的战斗过程,并非如同想象般顺利。

越军虽然在武装力量上略有不足,但数量规模并不小,长期的征战生活,使他们的战斗力比预想中更为棘手,而且由于与中国存在长时间的交流,对中国的战斗策略布局以及行动轨迹也有所了解。

因而在最初战斗当中,解放军遇到了一些阻遏与困难。

虽然同为亚洲人,有着相似的面孔,但越军与解放军在思想深度上终归有所不同。

解放军在全面剖析了过去的战争,发现越军虽然冲动嗜血,作战风格十分冲动,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比较自私,不懂得团结合作,因此只要抓住突破点,就能将其一举击溃。

修改作战方针后,解放军势如破竹,一举拿下了谅山北部市区。苏联面对解放军的强势出击,果然没有立刻派兵增援,而是仅仅进行了口头谴责,验证了陈云的猜想。

越南在发现并没有成功抵御解放军之后,也是慌了手脚,在作战时节节败退,甚至不战而怯,他们终于为自己的鲁莽与冲动付出了代价,在解放军的进攻下溃不成军。

随着中越边境的各大据点被攻破,越南的北部城镇全部暴露在解放军的视野之下,为了保护国家的领土,越南不得不将柬埔寨的兵力全部调回以期能够阻拦解放军,甚至怂恿民众形成民兵,以保护首都。

然而解放军并未继续进行进攻动作,反而开始逐步撤军,短短十天时间,就将越内驻军撤的一干二净。

经此一役,举世震惊,全世界都惊叹于中国军队超强的战斗力以及对待败军的怀柔政策。

能够面对挑衅出以雷霆重击,又能在风光正好时理智收手,中国再一次用自己强大的实力和行动,向世界证明了中华人民长久以来的夙愿:我们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,也决不允许别人侵犯中国领域,我们要的只是和平与安定的边界。

但是,对待敌人,我们也绝不会纵容与姑息。

因此,在解放军离开之际,所有从中国抽调支援给越南的物资与基建,都被强制收回,即使无法带走,也都就地销毁,绝不给越南第二次翻身的机会。

但越南的大部分工业基础,本就依附于中国,因此在被摧毁基建以及断绝物资供给后,其国家实力快速下滑,但越军不但不觉得中国是在略施惩戒,反而认为中国是在害怕越南崛起,居然声称是越南的胜利,甚至要对中国“乘胜追击”。

面对越南的无理取闹,中国没有继续容忍,于是,老山轮战就这样发生了。

而越南为了维持战争,不得不从柬埔寨退兵,从而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。

截至1985年,越南人均GDP不足100美元,而中国则以不可遏制之势迅猛发展,更是实现了几乎全部队均有实战锻炼的好成绩。

1986年7月10日,黎笋不幸离世。越南也终于难以维系,1990年,从柬埔寨全面退兵,结束老山轮战。

结语

经此一役,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力量与人文风采,而粟裕、陈云等人,也为我们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。

正是有这样一群为国家、为人民甘愿牺牲,且团结一致的英雄,为我们扛下了所有风雨,才得以使我们沐浴在阳光下,生活在大好社会中。向各位先烈致敬!



Powered by 新宝GG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